• slider image 202
  • slider image 203
:::
智庫會議 han - 台江廟口暨流域文化沙龍 | 2014-12-03 | 點閱數: 551

台江流域智庫會議 專題講座
流域水岸與生活建築

時間:103/12/5 五 19:30
地點:海尾朝皇宮
講師:陳世良/臺南社大資深建築講師

水是生命之源,人依水而生活。
河流是城市發跡的源頭,城市因河水孕育而長成適合人群集居之所。
可是工業文明後,河川逐漸喪失其養育土地之功能,並與人類生命之依存漸行漸遠,以致它的角色被邊緣到只剩排廢與地理切割之便。母親變為奴工,從前正面迎向的歡欣,後來卻成了背對冷落的不堪現實。
對於生活條件不斷提升的現今社會,我們早就有技術與能力來處理水源污染的問題。只是當我們在面對河川的態度上,是否可以回到人類最初,那樣像對待大地母親一般的善意與尊敬?!
沿河岸而居的新生活型態,已經是當今世界居住環境趨勢的主流,河川提供天然舒適的微氣候與創造生物多樣的環境,對於比臨住居的人們絕對是一項物質與精神的莫大福份。


陳世良老師與志工、學員分享世界各地依河川居住的建築,台灣由農業逐漸轉變為工業時代,與河川關係越來越薄弱,也不再關心河川的乾淨與否,甚至已視為臭水溝,老師分享日本、韓國、英國的案例,發現了沿河岸而居的新生活型態,已經是當今世界居住環境趨勢的主流,建築造型與河川風景是相對應的,更是相輔相成,形成的是一種對環境的保護與現代人的生活品質。

因此社大開設「一起來蓋台江公共建築」,展開公共的廟口講座,以智庫會議的方式,培養在地公民擁有台江空間想像與建築美學賞析概念的結合,發展台江特色美學,邀請流域學校、社區以及學員一起來思考。


   

台江流域智庫會議│流域水岸與生活建築

紀錄

時間:103/12/05五 19:30

地點:海尾朝皇宮

講師:陳世良/臺南社大資深建築講師


執行長

思考地方如何發展,生態沃土、生態淨地、健康生活

PM2.5空氣懸浮粒子測站,工業排放廢氣都會被人體吸收,工業不只汙水、還有空氣、土壤的問題。

大家回去可以想想我們的未來是怎麼樣,把它寫下來。

 

世良

我自己就住在愛河邊將近20年,我也看著在那邊生活的改變,很多建築其實都跟水、河川有關係。

前陣子帶台江的朋友去騎了高雄的愛河邊,我想讓大家分享我生活在這裡是享受的,有運動到,而且風吹來很舒適,

海報上安藤忠雄的建築,生活與水是非常緊密的,我們都希望跟水親近,但對於水不是那麼容易掌控的,這也就是大家對他想親近又有點恐懼的地方。

 

要連接兩岸綠地,是必要有橋來連結,將綠地範圍變大了,做了幾座景觀橋之後,人潮也變多了。

你已經看到人家美好狀態了,你看見自己環境也有這些好的東西,靈感也會突然冒出來。有一個願景、要有一個夢想、方向跟期待,那件事才會真的浮現到你眼前。

你去到每一個地方,源起都是因為他有河,所有城市都是依賴水的,這是很自然的。

 

為什麼我們的河川逐漸變成排水溝的狀態,因為我們在使用水的行為已經與河沒有連結,又因工業化,需要大量的排汙。

 

基本上汙染為題不是技術性的問題,因為已經有太多技術可以處理

我們在對待自然環境的態度上,是應該的,也是我們現在的主流民意。

住在河邊比較舒服,

沿岸有景觀橋,造成視覺上的焦點,這些景觀橋,通行的功能還好,但聚人群功能是比較重要的,最重要的她讓我其腳踏車是免費的,不用自己養車。

 

清溪川

穿越首爾市中心,以往是高架橋,原因是因為它變成臭水溝,所以被加蓋,還變成高架橋,變成服務交通,李明博總統發揮魄力,讓它恢復河原本應有的面貌與功能。

他是城市生活品質的全面改善

他還為整治河川這一事件做了一個文化紀念館來介紹

申請導遊是免費的

 

慧玲

他們市長覺得市政太重要,要求旅行社一定要安排來參觀。

人工取代自然的方式建造的河川,他是一條假的溪流,河川周邊也曾住過一些住民,被強迫搬遷,李明博手法明快,要讓河做得漂亮。

 

參觀完紀念館對面就是樣本屋

愛的橋,下方也發生了鎖的集結,雖然我覺得這是一件離譜的事情,但也展現河是浪漫的。

 

每一段都有不同的主題,他也必須控制水的速度。

跟社區結合的公共藝術表現

結合遺跡放進新的設計裡,讓這個景觀更有一些歷史交代

 

法國里昂

舊港區,是一個工業港區,看到了一個共同點,除了創造環境多面幸,包含住宅、辦公、博物館等等都會聚集在一個小環境裡,看到不在是大規模規劃而是區域性的,在人們在小區域中就能達成生活的需要。

 

有一些舊的工業廠房跟一些文創類型的辦公樓在一個帶狀上,開鑿運河帶進住宅區裡,大家都想要有水這個東西。

 

不同城市風貌都可以看的到。

里昂匯流博物館

好像匯流時水濺出來的造型,”知識的晶雲”這是為夢想集氣,很多大建築師都喜歡用奇怪的名詞來命名,他可以是解構、未來感

新的城市開放空間,去到這個地方看著河匯集在一起,是多棒的事情,透過設計、透過環境讓他彰顯出來。

 

這個區域的開發就是從起司”橘方”開始的,吸引很多人來拍照,透過新的建築物吸引人們。

“橘方”太有名,旁邊生出綠的,創意會自己生小孩。還會有傳染病。

旋到河岸旁就是要跟水產生關係

會展中心-發現歐洲在發展社區時,為活絡一個地方,為貨物、貿易功能,一定會做一個會展中心,會作展覽,要有商業交流,像是一個商業交換集中的一個空間。

 

英國新堡泰恩河南進計畫

Gateshead quays

河的條件是先天的,

在公共建築裡一定要能提供公共休憩場所,除本身功能之外必須具備的功能--在環境之中的集中點。

原先就有建造美麗橋的傳統,後來建造要花更多力氣,不可以比前人造的還醜

一旁有地下道,橋升起時可以走地下道。

周邊建築與橋梁彼此呼應,利用環境給你的東西來做設計。

 

公共的、開放的,成為城市的客廳,甚至可以看到這個城市最美的景觀

未來城市的物理與心理中心

 

愛河整治歷程

主動-排除汙染源

廢水排放

被動-除臭

利用截流方式將垃圾撈起運走

 

周邊環境美化-

截流站

景觀節點的設置

沿岸休憩空間的創造

水上活動之推廣~環境已經是非常優質的狀態

 

人類的生活狀態將會更被官能之事所掌控

 

Q&A

銘福

發現有幾個圖片,他們那裏有蚊子館嗎

  很多,不少

如何避免不要有蚊子館

 

要有文化有活動,文化空間的改造要從文化活動開始,好好把它啟動,改變生活型態,

鴨川也是像清溪川依樣可以走下去,家人就會帶著小孩可以玩水,要有一些環境的想像,我們對於河川太排拒,但我們又很需要,有許多排溝,要重新找回的時候,人跟水的關係怎麼被找回來,

 

家永

我們這邊要帶學生下去很難,都圍的很高,會害怕,可以參考韓國,或是設計很特別的建築設計吸引人民來,人來了會再發現更多問題

 

老師

我們都很害怕危險,我覺得危險的源頭是自己,我們都一直把責任推到別的地方,我,太保護,以至於有很多東西都無法做舒服的設計,我們要回到原頭的那個部分,我們都害怕,為什麼要有欄杆,自己的安全要自己照顧

 

態度跟觀念

牽連到安全、國賠問題,

 

大家透過今天演講

安南區鹽水溪、嘉南大圳有八座橋

改變氣質,領域感的穿越

過度投資舊城,造成人口膨脹,都計政策就把老房子區買下蓋大樓

 

銘福

我有一個想法,安南區有8條橋,橋做漂亮,做串連,北區永康串連人口多的地方,有一個亮點

 

慧玲

在京都看見賞櫻花楓葉就有一個紅椅子讓你坐在這,要有人要想來這樣的場景,有一個浪漫行為的想像,周邊活動會開始被設計、創造出來


:::

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(AQI)

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
2025年04月16日 17時12分
74
空氣質量可接受,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
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
空氣質量可接受,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

關於我們

展開 | 闔起

文章類別

快速登入

搜尋

::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