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海圳綠道簡介
台江山海圳綠道將是一條結合河川守護運動、民眾參與的學習之路。
從台江出海口四草湖,沿著嘉南大圳圳岸,種樹築道,整治河川,上溯烏山頭水庫,全長約45公里。
分為:台江生態守護綠道、生活文化綠道、古文明綠道、八田水利綠道,以山、海、圳串連起台南開發的三大元素,途經台江國家公園、台灣歷史博物館、烏山頭水庫,是台灣最長的綠道。
台江山海圳綠道,看見未來!
吳茂成
2011/3/23
「給孩子一個親水有夢的生活學習空間!」十年來,我們一直努力的實踐著!
我們用守護的態度,守護河川,守護土地;我們用學習的精神,以河川為教室,學習如何營造一條綠水廊道。
匯土接壤,千里一心,台江山海圳綠道,我們如此的堅持著,凝聚著大台江小台江的心,也連繫著在地與全國河川守護運動的對話,促進公部門與NGO的協調合作,一起來種樹築道,治理河川。
「市長原則支持!希望今天大家可以好好提出來思考!」陳美伶秘書長開心的說著!
「台江山海圳綠道」第三次籌備會議,三月二十三日在市政府六樓會議室展開,陳秘書長集合了水利局、工務局、都發局、環保局等跨局室首長,再度與台江NGO團隊,展開內外部的對話討論,除此之外,千里步道執行長周聖心、李皇照教授也一起南下參與,分享經驗與智慧。
「台江山海圳綠道」是一條百納河,匯集眾人之志之識,在第三次籌備會議召開之際,我們深深的期盼著,在大台南元年開創出綠色台灣的新經驗,要將分隔的城鄉連接起來,認同在地,要讓鄉親看見台江,看見未來,走向綠色幸福的城市。
幸福的基礎在於共善的社會關係網絡,讓人可以參與,可以沉思,可以分享的生活環境。
我想,台江山海圳綠道應是一條幸福的生活綠道,起於在地學習、起於日常生活,終於實踐,採取做中學方式滾動。我們要累積實踐經驗,透過台江山海圳智庫會議的對話,建構實踐型團隊,弭平彼此的文化視差,創新公共參與的文化與社會資本。
會中,李皇照教授聽取了台江山海圳綠道的構想,十分認同,他懇切的希望,我們能夠以打照綠色城市的創新視野,一起來推動這條綠道,他提醒大家,要種什麼樹?如何養樹是很重要的事,如何讓更多人參與,讓養樹與生活結合,如何在一年四季中,創造出各種不同的顏色,這是成敗關鍵。
誠如李教授所言,在城市裡種樹一如生兒育女,我們不能生下孩子,卻不管養育工作。
生活中養樹應該重於種樹的工作,這是台灣推動種樹運動要深思的問題,也是台江山海圳綠道的核心工作。
陳美伶美秘書長聞言也有感而發,她分享今年植樹節的經驗,市府特別重視育成率,樹種的選擇如何適合地域,她說,未來也要訂定行道樹條例規範。
秘書長的構想正與社區大學推動綠道法案倡議,不謀而合。因為,「台江山海圳綠道」若能成功,必然革新「道路」公共空間的型式與內涵,化為制度成為真實的日常生活;因為,「種樹築道,治理河川」必然扣緊「綠」「水」「土」的調適,透過「綠」與「土」,吸取含納過多的水,透過清淨的「水」「土」,涵養一地的綠。
回顧台江山海圳綠道的推動歷程,起於十年前守護台江河川運動,起於五年前海佃國小《小台江》搶救嘉南大圳河川公聽會,當時賴清德市長擔任立法委員,親自與小台江的水手們,一起坐在教室,望著牆外的嘉南大圳,許下種樹築道,整治河川,水岸再生之願。
如今,這個夢更為清晰!
我們期待賴清德市長帶領著孩子們,將五年前共同許下的治水之願,在未來的四年,逐步實現。
當時的小台江水手,如今已是高中生!四年之後,他們將是青年,守護家園的新血!
推動家園守護圈的台江國家公園處長呂登元處長,在台江山海圳第一次籌備會議,率先支持這項構想─種樹築道,整治河川,從台江國家公園出發,連結台江生活圈、烏山頭水庫,生態社區文化資產。
第三次籌備會議,代表台江國家公園發言的歐正興副處長表示,他很高興與大家一起打造「台江山海圳」未來的夢想,他希望超越台北,因為,如何看待嘉南大圳的希望,代表著都市定位的態度,他希望台江山海圳這條步道要與社區結合,要深入社區,他分享台江國家公園一年來努力與社區合作的經驗,推動家園守護圈,區內步道與單車道,都是先連結社區,包括與朝皇宮祭祀圈連起來,要讓社區感受到,要有人的參與,強調生態、自發性的觀念,透過公私部門的合作來實現家園守護圈。
歐正興副處長坦言,台江國家公園在嘉南大圳下游,上游有污染,下游也會有污染,未來自行車步道的計畫,將會結合台江山海圳計畫,一起共構實現家園守護圈的理想。
如同台江國家公園的家園守護理想,台江山海圳綠道也是家園守護的實踐之地,透過山海圳綠道串連沿岸社區公園、大廟學習中心、南科史前遺址、烏山頭水庫、共築台江生活圈綠道、生態綠道、水利綠道,狀如百槳之船,齊力划向世界之海。
陳美伶秘書長也呼應家園守護的看法,她說,台江是起點,很重要的起點,以前因為縣市行政區劃分,一段一段的,今天是一個大台南市,大家可以串連起來。
「台江山海圳綠道,勢在必行,這是一個契機。」秘書長堅定的表示!
這個契機,在三、四年前,好友周聖心推動全台千里步道之時,早已種下綠道種子,當時,聖心帶著千里步道的夥伴們,一起來試走台江千里步道的規劃路線,走的正是台江嘉南大圳水岸之路,向西通向四草湖,今日的台江國家公園,向東可以連結烏山頭水庫、百里溪旅之路,越過旗山內門,進到美濃溪、東港溪流域。
台江不孤!
千里步道在五週年之際,也從台江綠道的經驗反思中,在第五年推出步道變綠道的第二波環境運動。
台江山海圳綠道有著千里步道的核心價值,台江山海圳綠道是一條通向全台的人心之路。
聖心告訴我們,千里步道在台南,用山海圳來串連,以烏山頭水庫核心轉點,有南北、東西二線,過去也都試走過,是一條可行之路,她特別提醒我們,千里步道扣連綠色路權,靠著隻腳,可以騎單車與走路,台江山海圳可以稱為綠道,表現綠色城市概念,有些地方要經過省道、大馬路,要有植栽實體分隔,保障行人安全,同時要多與社區談,尊重在地經驗,千里步道籌劃中心,會邀請顧問群來參與這項行動, 綠道推動後段,鋪面的規劃就要有設計人才參與,在宜蘭示範道的推動經驗,也會遇到地權問題,建議先從既有道路方式進行。
同樣是千里步道好夥伴的水利局長李孟諺,過去在中央機關服務時,早已參與千里步道運動,經驗豐富,他說,推動台江山海圳綠道,接下來要先選定示範道,思考路線定位,使用者需求,規劃小組要先動起來,列出公部門與NGO分工項目。
李局長豐富的治水與公共工程經驗,獲得公私部門一致推舉,在陳美伶秘書長的提議下,未來台江山海圳推動員會採取雙執行長制,李局長與我承擔起執行推動的任務。
「台江山海圳綠道推動委員會,名稱就如此定案!成員包括產官學、社區,多元的組合,幕僚單位以水利局為主。」陳美伶秘書長勇於任事的態度,有一種一份篤實的熱情。
她講求行政效率,台江山海圳綠道第三次籌備會議,在她的主持之下,從沿線綠化、無障礙空間的建立、污染的整治,進行跨局室、跨社群、跨區域的合作,彼此有了初步的默氣、共識!
回想起今年初,在宜蘭舉行台灣氣候變遷論壇之時,即向陳美伶秘書長提出台江山海圳構想,在她的支持下,台江分校與千里步道籌畫中心、水利局,展開一連串的討論,先後在台江國家公園與市政府,召開三次的籌備會,我想,這是大台南邁向低碳城市的一步,也是公部門與NGO組織合作夥伴關係的創新!
三次的籌備會,也是三次的台江綠水廊道願景會議,逐步豐富台江山海圳綠道的精神內涵,也讓社大、宗教、社區NGO組織與公部門,有了學習對話與實踐的機會。未來台江山海圳綠道推動委員會除了市政府、台江國家公園等公部門力量投注之外,也包括社大台江分校、全國千里步道籌畫中心,以及海尾朝皇宮、溪頂寮保安宮、長榮大學河川保育中心、海佃國小《小台江》、安東庭園社區、台江文化促進會、國泰基金會等守護河川NGO組織力量。
匯土接壤,千里一心!台江山海圳綠道,這一條保護生態、守護家園與創造幸福之道,兼具了守護與開創的現代性,讓我們立足在地,走向未來。
五月一日,第五屆愛鄉護水,嘉南大圳溯源之日,我們將與千里步道發起人小野、賴清德市長、台江國家公園呂登元處長、社大林朝成校長,一起走上嘉南大圳堤上,宣誓啟動台江山海圳綠道計畫,期待這條生態的、生活的、文化的綠道早日完成,讓孩子有一個親水有夢的童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