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202
  • slider image 203
:::
台江是一所學校 han - 河流教室 | 2016-12-13 | 點閱數: 1084

地方學,在於地方有學!

遠離地方,赴台北談台江學,談大廟興學,似遠,亦近!
地方,如同故鄉,若非分離,不知思親之苦,不知地方情切。

值此,公民興起,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,此時公私策勵,瞻望地方如何再起?有其深義,其義之一,文化非三代之力,難以積累,一如百年文化,起於當下我們對「地方」的珍惜,若無今日地方文化創作,何來百年文化大樹之蔭;一如大廟興學倡議「在地學習、學習在地」的台江學精神,若無在地學習的再認同,學習在地的再生產,那麼何來地方的新文化。

簡言之,地方學的再反思,應從身之所在開始,開始回觀地方何在?誠實面對,探究文化何在?亦或不在!

我們探究的不只是地方知識的抽象概念,更是真實的生活經驗,一村一庄的文化日常。

我們自我提問,家鄉孩子的生活裡有地方嗎?有文化嗎?
我們得先扣問自己,看得見地方嗎?

回觀過去,台灣社造運動提倡大家寫村史、地方書寫、鄉鎮故事文學獎…,學校教育則從認識社區、認識家鄉到認識台灣,推展本土教育…地方之聲亦曾喧嘩。

然而,我們身於地方,總是憂心於地方老化之無力,總是感歎地方文化消失之快,還來不及看,還來不及學,地方就已成了歷史的片言斷語。

何以故?
根本問題在於地方無「學」。孩子被國家教育考試升學之力,抽離於地方,不是在學校,就是正往補習班的路上,書讀得愈高,離家鄉愈遠,地方子弟難以返鄉,競逐漂蕩於都會水泥叢林之間而終老,以至於地方生活經驗嚴重匱乏,地方文化意識空無,再則雙薪家庭,親子苦於相聚時間的有限,疲於日常生活的破碎與異化,家族三代生命經驗,難以對話傳承,子弟不知家族三代的奮鬥史,所在多有,以致於在地的生活、生產與生命禮俗文化經驗,成了耆老的記憶。

我們深知,地方是涵養培育生命之地,文化是回觀生命的道,回鄉的路。今日重思地方學如何再起,必須深思此一根本之理。
因此,如何促成地方有學,實乃重要。

從歷史回觀,台灣地方本有學,非無學。
台灣近代國民教育起於日治時期,在這之前,台灣地方的各項知識與文化學習活動,以大廟為中心,大廟可說是台灣早期地方學的火車頭,典藏在地歷史文化記憶,敘說在地信仰神話故事,培養在地子弟戲等藝文人才社群,廟口議論公事,營造在地文化公共領域。

台灣地方本有學!但為政治所壓迫。其因,信仰文化的污名,往往是愚民、奴化人民的最常用的統治手段。

因此,台江大廟興學運動,從大廟有學的在地經驗反思,植基於大廟歷史文化理論與經驗基礎,企圖讓大廟成為孩子放學後的學校,讓大廟成為在地公民學習中心,讓大廟成為在地藝術文化創作基地,社區歷史博物館的入口站、文化雲端。

我們倡議「學習在地,在地學習」,促成知識分子、文化工作者重返村廟,傳藝授課,為家鄉寫歌,共譜台江詞;為公共建築踏查,催生台江文化中心;為母語書寫,俚語智慧化為善語路(錄);為再現村落歷史場景,捏塑台江四季春陶壁,廟壁成了文化歷史牆;為守護河川,以河為教室,以走路淨堤的力量,營造台江山海圳綠道,倡議再現古直加弄圳歷史場域,讓人人走上在地的文化、生態綠廊…


為公共而學,這是大廟興學的課程觀,共創當地台灣地方文化的現代與公共性。來大廟讀冊,為自己也為台江而學,老中青成為同學,調查台江民俗文化,師生共筆生產台江各村的社區博物館手冊,每年進行文化建醮、文化整備工作,策辦台江社區博物館日,促成老中青幼四代,同樂於社區文化體驗,共同發現地方學習生活與生命的文化臍帶關係,共同聆聽地方鄉親三代的生命奮鬥史。

台江地方有學,我們企圖藏知識於民,藏文化於廟,讓地方學成為在地生活的日常,那麼,地方學不再只是趨於骨董化的文史典藏、統治者的文化霸權想像,而是當代台灣文化復興運動。

重思地方學走入日常的可能,我們倡議台江廟口文化沙龍,呼朋引伴,每月齊聚於大廟祭天之地,為文化而言,為地方而論,為公共而發聲,促進鄉親與公部門對話,營造在地文化公共領域,為公民社會對話奠基;我們倡議一村一廟一樂團,師生每週齊聚大廟練曲習藝,在地學習的風景中,大廟日常就有音樂,每逢神明生,策辦大殿音樂會,鄉人老幼同攜,重回心靈的文化沃土;培育在地藝文人口,扶植在地藝文社團,促成青年音樂家,重回地方,重回村廟,重回地方有學的懷抱,如此,老中青三代,以樂以藝,共創在地村廟的文化節慶新風,我們就有機會,振興恢復台灣大廟子弟戲的現代與公共性。

事實上,皇朝會滅,朝代更替,政權會變…但是,大廟是台灣歷史發展,最永續發展的在地NGO社群。今日,思論地方學如何再生產,如何在地生根,我們必須珍惜台灣大廟的歷史文化資產,這是台灣文化、地方學的祖公產,政府等公私部門應獎掖社區大學與各村各廟,推動大廟興學,建構地方有學的文化環境,那麼,我們才有機會,讓人民在地學習,學習在地,從地方文化的再認識、再認同,走進再生產的地方有學、台灣文藝復興之境。

事實上,文化的再認識,亦是人之成為人的過程,沒有文化,老來的生命總是缺憾。

事實上,從搖籃到墳墓,台灣大廟信仰文化守護著台灣阿公阿嬤的一生,今日吾人倡議大廟興學,亦有其深義,其義一,建構高齡化的社區照護系統,不能忽略了信仰文化之於生命的重要性,我們要住的環境不是病房,而是與親友共存,有神明守護的家鄉。其義二,建構大廟興學、地方有學的文化環境,我們才有機促成知識分子與青年重回地方,重回村廟,建構地方學永續發展的制度,進而恢復台灣大廟的現代與公共性,我想,這是台灣地方學再起的槓桿點,亦是台灣文藝復興應許的文化長路。

#地方學 #地方知識 #台江文化 #大廟興學 #文化公共領域

 

:::

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(AQI)

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
2024年04月25日 13時15分
61
空氣質量可接受,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
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
空氣質量可接受,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

關於我們

展開 | 闔起

文章類別

快速登入

搜尋

::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