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202
  • slider image 203
:::
台江是一所學校 han - 河流教室 | 2016-04-15 | 點閱數: 958

環境教育,在地的學習,生命的參與
─再見台師大環教所夥伴於守護台灣暗蟬行動

吳茂成

2016/4/14

 

風雨故人來,在台江老汕頭,加老灣、曾文溪口,台灣海峽的浪,吼吼作響,再見台師大環教所夥伴們,我們風雨無阻,以學習在地、公民參與的力量,守護台灣暗蟬!

我們有一個夢,在守護台灣暗蟬,呼籲台南市政府勿砍台江國家公園防風林,蓋垃圾掩埋場,呼籲台江國家公園與台江人站在一起,守護台灣暗蟬。

在守護的行動中,喚起童年的「蛣蛚」聲,喚醒探究台江生態地景的問題意識。

台灣暗蟬,台灣特有屬特有種,在全球化的今日,其獨特性,更顯得重要,台江國家公園內的城西防風林,乃是台灣暗蟬最大的棲息地,在台江的我們,從小慣稱為「蛣蛚」,這是先民聽見蟬聲,摸擬蟬聲的狀聲詞,為台灣暗蟬所取的在地之名。

蛣蛚,在台江這個土地,不知鳴響了多少世代,從今日港仔西、城西防風林的生命史溯源,一六O二年,北汕尾隔著鹿耳門港,對望著加老灣、海翁堀,這北台江的海域,明代沈有容帶著海軍,來到此地,攻打住在加老灣沙州上的日本人,東番記為此留下台江,也是台灣文獻裡,第一場的海戰史。

若是生命自己會找到回家的路,那麼,今日台灣暗蟬─蛣蛚,很有可能,在一六O二年,即在加老灣鳴響,響過戰爭與拓墾的年代,直到今日。

蛣蛚的生命,見證著台江的沉浮演變,今日守護台灣暗蟬,亦是做為守護台江家園、生態環境的護傘種。

讓蛣蛚聲再次從台江村落裡響起,讓孩子在校園裡能夠聽見蛣蛚聲,若能如此,亦即台江八條河川的污染、土壤的污染、空氣的污染能夠減緩,台江這一塊土地,能夠變得更適合於台灣暗蟬生存,亦即更適合於人類生活。

這就是生態與生活的共生觀吧!

在台江,從大廟興學到台江流域學習社群,我們正在學習在地,也正在學習讓學習與守護,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成為生命參與的圓滿。互相陪伴,也互相支持,更重要的是彼此成就彼此的希望。

這是台江先民相放伴的精神,彼此促成彼此,彼此皆是貴人。

在這場台江流域學習與守護行動,我們發現環境教育究其實,乃是在地的學習,才能成為真實的學習,因為環境起於在地,連結於全球,在地的守護,即是全球的行動。

一如蝴蝶效應,我們努力學習覺察行動的界限,發現在地環境問題,從問題導向,共同思考成因,共同倡議治理方案,大手攜小手,從學習、研究到社會實踐,進行反身性的學習與實踐。

讓知識有用,在於願意實踐,在於能用,這是解決學用落差的關鍵因素之一。身為研究生學習成為公共知識分子,能否運用所學於社會改革與環境守護,即是學習與研究的挑戰。從實踐進行研究,化經驗為知識,打開吾人的世界觀,這是台江大廟興學推動流域學習的教學觀。

我們相信,青年人返鄉,在土地上的奉獻,即便失敗,都會化為故鄉土壤的肥料,成為營造文化沃土、生態淨地、健康溫馨家園的養份,圓滿彼此的生命,在台江,我們或為人父人母,或為老師,或為志工…陪伴著孩子一起行過故鄉的文化之境、生態之域,豐富彼此的生命。

環境教育,在地的學習,生命的參與,大廟興學亦如是。期盼台師大環教師青年,能夠重回土地,重回家鄉,共同推動大廟興學,呼朋引伴,從在地建構生態、生產與生活共融的三生家園。

風雨故人來,謝謝台師大環教所的諸位老師及同學,聯合教學活動移師台江,你們的提問:教師如何堅持做對的事?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學習改變?高中生如何面對課業壓力與社會參與的抉擇?乃至於大廟如何興學?流域專題課程如何規劃…再一次讓台江流域夥伴們,重新看見彼此走過的環境守護歷程,看見這一路來的台江文化運動的價值。

謝謝王鑫老師最後的提問,我們如何教?我們如何共同設計與共同傳遞知識經驗?再一次讓我們反思,我們過去如何學?蔡慧敏老師臨走贈言,她因國中學習受到老師的啟發與觸動,一起走到環境教育研究之路,聞言,心裡亦是一動,我們的童年亦是如此,老師帶著我們騎著單車,走過台江故鄉的田園與水圳,至今難忘,對照於現今的孩子,被社會及教育制度所限,如何重回土地的懷抱,已難由自己,但是,從大廟興學、從台江流域學習之路,我們看見其可能:陪伴孩手,重新走回土地,投進自然的懷抱中。

因為走入環境即是重回童年!

:::

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(AQI)

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
2025年01月25日 17時12分
104 輕度污染
易感人群症狀有輕度加劇,健康人群出現刺激症狀
兒童、老年人及心臟病、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減少長時間、高強度的戶外鍛鍊
易感人群症狀有輕度加劇,健康人群出現刺激症狀

關於我們

展開 | 闔起

文章類別

快速登入

搜尋

::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