瀛海中學C組
成員:許永凌、許文政、林韋翰、林勝鼎、謝易廷、林佑勳
指導老師:黃玉坤
壹、前言
為了活絡總頭寮社區居民的交流以及增進阿公、阿嬤的生活福祉,我們決定設計一條環村綠道,增加他們休閒活動的選擇。
這條綠道經過了總頭寮文化信仰中心、公園以及社區小吃,以育樂、環保、悠閒等為主軸,進行規劃。
貳、正文
一、總頭寮介紹-歷史由來
原名「大寮」,先民從北門、學甲、佳里興移入,開拓於嘉慶年間。
咸豐年間有公館官僚林總頭派駐於此,而改名為總頭寮。
據當地居民傳說:府城林總頭文武全才,膽識超人,能飛簷走壁,遇賊手到手擒來,因而自詡「看得到,就抓得到」。某日,林總頭緝捕盜匪於南岸,而盜匪冒險涉水過溪,隔溪水深,林總頭抓不到搶匪而愧對上司,因此吞金箔殉職。為了紀念他的事蹟因而改名為總頭寮。
二、總頭寮居民、生活調查
總頭寮居民有四大姓氏:施姓、鄭姓、蔡姓、王姓。其中以施姓最多,故有一句俗諺為「總頭寮,施一半。」
大部分居民交流的地點為興安宮旁的活動中心、對面甘仔店和社區公園等地
三、產業發展
過去的產業主要是農業,有洋香瓜、甘蔗、蔥蒜、番薯。
但因化學肥料使用過多及水源不足,造成土質酸化、地力不足,農業生產效果不彰,年輕一輩進入鄰近工業區工作,或者將家庭改建為家庭工廠。
目前社區內有部分餐飲業經營有早、午餐店、飲料店以及全家等便利商店。
四、信仰中心
道光年間,在此的居民因感於大家需要一個共同信仰中心,因此建了此廟,主祀保生大帝。
日治時代,鄭天庇等人發起捐助丁錢,興建面南之公厝,並雕二大帝神尊。
昭和六年(1931年)再度募款改建為磚造廟宇,定名「興安宮」。
重要慶典有保生大帝壽誕祭典,分別由中州寮、布袋嘴寮、外塭寮、總頭寮、原佃里舉行。
五、文化景觀-安南醫院
創立於1949年的林金池醫院,是安南區第一家私人醫院。
六、文化景觀-香腸枝
香腸枝由林登枝先生於823砲戰那年冬天開張,現在已經傳至第三代。
他們一直以來堅持以手工製作過程。
七、文化景觀-安順教會
建於日據時代明治三十四年(西元一九○一年),至今已將近一百一十年的歷史,是安南區最古老的基督教會。
安南區第一所小學安順國小(安順公學校)1916年於「社皮」(即今安順教會右前方)創校時,首任校長便為安順教會牧師。
參、常攜綠道規劃
一、問題意識(魚眼圖)
1.產業型態轉變
2.工業問題
3.老人生活機能不足
4.主要街道景觀不佳
二、現況分析
缺少行道樹的栽種,走在道路上非常的熱。
社區公園前轉角處有一大片水泥地。
社區公園有許多的狗大便及垃圾,造成環境髒亂,進而不想去接觸此地。
家庭工廠太多,造成噪音汙染。
長溪路二段沿線(興安宮前)鐵皮屋排列過於雜亂。
公車站的座椅缺少遮陽設備。
二、願景
1.長溪路二段570巷街道旁應多種植樹木。
2.希望把社區公園前轉角處水泥地變為植草磚。
3.社區公園應定期清掃及辦理社區居民活動。
4. 可以在家庭工廠外牆增種植物牆。
5. 鐵皮屋區可以集體做社區營造。
6.公車站增設公車亭。
7.工業區與住家分離。
三、行動計畫
近期:
在街道植樹
鐵皮屋整理及改造
中期:
安南醫院改為展覽館
老屋再利用
長期:
成為一個美麗又友善的社區
肆、省思
社區營造只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,需要社區居民的共同參與,才能更加美好。